- Nov 03 Thu 2016 11:42
管理名師許恩得論觀點-豪紳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Nov 01 Tue 2016 09:18
《新日微信》20161030利他企業家精神
昨天一早,在台北科技大學參加好友蔡裕慶董事長獲頒名譽博士的盛典,很榮幸能受邀作為兩位致詞貴賓之一,以兩段小故事分享蔡董這位標竿人物的「傳承與開創」:第一,在週六清晨的潭雅神自行車道旁,往往會看到一位不太像環保人員的壯碩男子,拿著掃刀一面行走、一面剷除雜草,這個身影是蔡董一貫倡議志工台灣(Volunteer Taiwan)的一個縮影。蔡董的志工當然不僅止於此,他熱心做介面志工,諸凡台伊(伊朗)、台印和許多台灣艱困的國際市場,都可見蔡董積極參與的身影;在產學這個界面上,蔡董也鮮少缺席,不完全是在為自己尋求嶄新的技術,而是透過他的鼓吹與奔走,促成更多研發成果的轉化。
第二,去年八月八日的一段交流,中衛中心高階主管一行十數人頂著大颱風天,又在父親節把爸爸們硬生生從家庭歡聚的場景中拉到台中,探討蔡董接收Cisco衍生的通訊廠商,對於智慧製造與工業4.0的應用可能。原本預計一、兩個小時的會談,一談就超過四個小時,原因蔡董隔天清晨要趕飛機到印度去,不得不把握當下。他的熱情深深感召我們,這種利他企業家精神(Altruistic Entrepreneurship)正是在這個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時代所需。
- Oct 30 Sun 2016 15:47
《臺灣有好食》傳承好『客』好味道 北埔哈客愛擂茶
- Oct 29 Sat 2016 16:00
《MIT尚讚》KEY MAN 多功能舒適登山鞋
「臺灣雖然不大,卻擁有超過兩百多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得天獨厚的環境除了外國遊客不遠千里而來,更應該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好好認識。」相如企業的負責人郭先生從事鞋業製造已經三十多年,談起鞋子的用料和講究絕對不輸國外知名登山鞋品牌大廠。相如的鞋子不只爬高山適用,近年樂活養生風氣盛行,深入各縣市親山步道親近大自然常是假日休閒好去處,一雙舒適好走的鞋更顯重要。
- Oct 28 Fri 2016 15:41
豪紳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紡織與科技共舞傳產展現新魅力
- Oct 27 Thu 2016 15:27
管理名師許恩得論觀點-耀億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從技術領先,到規模領先】
耀億工業專注於纖維產品研發,成為全世界高分子線材的專家與龍頭供應商,是技術領導型公司。此外,產品從各式釣魚線、網球拍線、羽球拍線、割草線、工業用線、網椅布、寵物墊、透氣床等,跨足到運動、休閒、汽車、園藝、內衣、寢具、寵物用品、辦公設備與建材產業,善於擴大技術的運用領域。第三,耀億工業以歐美市場為目標,全面以環保、綠色生活概念做為產品的研發方向,而且自創品牌行銷世界,與芬蘭廠商Rapala 策略聯盟。
最後,耀億工業最難得的資產是不斷透過技術升級面對危機的經驗。
未來耀億工業應該將提升經營成效的重點放在增加獲利,建議把握「從技術領先,到規模領先」之原則,將搶占多個市場,改為擴大個別市場之占有率。其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減少競爭對手的數量。目前耀億工業跨足到運動、休閒、汽車、園藝、內衣、寢具、寵物用品、辦公設備與建材產業,表示必須同時面對多個產業的競爭對手。例如,在釣魚線市場,必須面對美國Pure fishing、日本Toray、YGK、Shimano、Toray 及Sunline 等對手的競爭。在球拍線市場,必須面對法國BABOLAT、Tecnifibre、比利時Luxilon、日本TOA、GOSEN、臺灣的彰晟、和榮、耀蒂等對手的競爭。在工業用線市場,必須面對Shakespeare、Speed France 等對手的競爭。在不織布市場,必須面對3M、DuPont、南六、南亞、康那香、富堡、新麗等對手的競爭。太多產業的龍頭成為公司的競爭對手,讓公司的經營更加辛苦。
其次就是增加顧客或產品的銷售數量。目前耀億工業在運動、休閒、汽車、園藝、內衣、寢具、寵物用品、辦公設備與建材產業都有產品。在許多產業有少數銷售量,不如在少數產業有許多銷售量,耀億工業可以努力在某個產業成為龍頭。
--------------------------------------------------------------------
管理名師許恩得>>
東海大學會計學系教授兼會計與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職場專業實習」亮點計畫主持人,教育部學海築夢「臺灣- 義大利國際職場專業實習計畫」主持人。
擅長「競合策略」,建立東海大學國際職場專業實習制度, 帶領全系師生經過10 年的努力,參與此制度的東海會計系畢業生,進入國際型會計師事務所之薪資,全國最高。
- Oct 24 Mon 2016 15:21
《新日微信》20161023安貝格狂想曲
近年來的經營環境詭譎多變,過去的預測工具往往失準,取而代之的是情境規劃(Scenario Planning),將願景以圖像、視覺化的形式展現來推估對未來的想像。與時俱進的康寧,在擺脫了餐具的品牌形象後,全力向資通訊領域挺進,五年前開拍A Day Made of Glass,隔年的續集中有一段醫療應用的片段,成為個人在闡釋虛實整合(Cyber Physical System)最佳的輔助教材。
工業4.0的精髓經過多年不斷的討論已越辯越明,就是以人為本的虛實整合,可實現由原料到最終消費的產品全生命週期追溯,並根據循環中的大數據所產生的決策輔助機制,許決策者一個更卓越的決策品質。工業4.0的標竿工廠安貝格工廠(有許多類似康寧A Day Made of Glass的傳達溝通影片),這些網路上的視頻一如「工業4.0」本身一般地具有爭議,有工具機業者認為那是一場騙局(銷售的伎倆),也有業者認真探索、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工業變遷嚴陣以待。
德國安貝格工廠據稱在未增加現場員工、未增加廠房面積的產業升級中,產能成長為導入智慧製造(或數位工廠)前的六倍。一直以來心中都存有一個疑問,在全球景氣低迷的限制條件下,生產效率的提升不是導致做一休五(原本一年的訂單只要兩個月就做完了)?最近想通了一件事,這些製造資源絕不會閒置在那裡,從媒體揭露的產業革命中,可一窺這些強勢資源的流向。做電子的來做鞋子的報導,不知引發多少震撼?但製造資源跨業外溢現象逐步浮現,這些強勢產能將外溢至其他產業,導致進一步的產業匯流,造成弱勢產能的加速淘汰。據此合理推估,訂單的移轉在不久的未來,即將發生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
2014年七月,德國梅克爾總理造訪成都,從國家高度牽成德、中的產業合作關係,並為了西門子在成都的智慧工廠在中國大陸的行銷造勢。這座100%複製德國安貝格智慧工廠的成都智慧工廠是西門子在亞洲最大的現代化數位工廠,藉由研發、生產、訂單管理、供應商管理及物流等整個價值鏈中集成IT系統應用,實現整個工廠價值鏈的自動化控制和管理。這下有意思了,西門子不僅以CPS連結虛與實,也以CDS連結中與德(China and Deutschland),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過去的製造排程多限於單一廠區,工作站之間的工序連結若能以各種管理手法與工具(如PLC)進行調整與配置,即能發揮彈性生產的客製化優勢。西門子這天外飛來一筆,無論想在中國爭取更多數字工廠的訂單,或是背後有更宏偉的圖謀,都徹底顛覆過去對製造排程的想像。可能的情境是,西門子的製造私有雲可以跨國境地調度位於德國與中國、但100%複製的製造資源,這種互聯網+的製造彈性,將挑戰物流、關稅、國家主權、區域經濟佈局與未來的國際貿易。
如果,西門子在美洲大陸上也建置一座100%複製德國安貝格的智慧工廠,藉此滲透NAFTA,西門子在全球的製造霸業就上升到了國際企業理論中全球企業(Global Firm)的境界。製造、物流、服務的資源可自由移動於各個廠區,根據最優化的資源配置方法,由雲端的決策下指令給控制器,管理一切產銷與服務的流程細節。更進一步,這些優勢資源不甘於做一休五的折舊攤銷,將接單的努力伸向非傳統業務時,這個全球佈局的製造大軍所展現的跨越體制(海關)、跨越產業(數位顛覆)與跨越虛實(雲端控制指令實現全球資源配置優化),將所向披靡在全球各個市場中的淘汰抱殘守缺、來不及升級轉型的業者,同業與異業。
屆時,二十世紀以降的全球經貿體系將全面被重組,過去,台灣努力嵌入的全球製造網絡也在供應鏈關係大量洗牌中,WTO、APEC、TPP或RCEP這些複雜的政經網絡與版圖,將被科技佈局徹底顛覆,體制創新與科技創新的競逐,實在令人抓不到其中的均衡點。夢醒時分,真希望安貝格狂想曲只是南柯一夢,但,倘若這就是全球產業的下一站,台灣會好整以暇的在那裡等候?或,氣喘噓噓的努力追趕?當下,將是關鍵!
- Oct 23 Sun 2016 15:24
《臺灣有好食》來自梨山黑森林的純淨甘露 古邁茶園
提到梨山,多數人會想到超大多汁的水梨、蘋果、水蜜桃,
除此之外,梨山高山茶也深受許多品茗人士所喜愛,
在梨山有一處祕境黑森林,位於黑森林下方的古邁茶園,
就是梨山第一位種植茶葉成功的原住民所擁有的茶園。
古邁,是梨山第一位種植茶葉成功的泰雅勇士,
梨山古邁茶產自海拔2200m的台灣古冰河遺跡區域,
取純淨的原始黑森林的甘露灌溉,
以永續經營之生態茶園為理念,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
- Oct 20 Thu 2016 15:14
耀億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一根線出發 翻轉紡織樣貌
- Oct 19 Wed 2016 15:09
#2016貿易自由化商業評論 麥奎斯每日一問
#2016貿易自由化商業評論
麥奎斯每日一問:
Q:瞬時優勢與持久競爭優勢主要的差別在哪?是否意味著追求持久優勢不再有意義?
A:世界變化很大,瞬時優勢基本上反映的是跟持久優勢完全不同的競爭環境。
企業從穩定是典範,移轉到持續變化才是常態的環境;從割捨業務並不尋常,移轉到割捨業務變得很常見;從資源基本上被公司內有權力的人所掌控,移轉到必須讓獨立於權力架構之外的組織來決定如何配置資源;從創新是隨機發生,移轉到創新必須是企業該有的系統化能力;從領導人因善於規劃而獲得獎勵,移轉到領導人被獎勵是因為能依據新資訊而迅速調整與執行;從個人職場生涯像是在爬樓梯,移轉到以任務導向為主的世界,做完一個專案計劃後,再接另一個專案。
現在與過去是兩個非常不同的世界。從時間軸來看,過去有些企業享有競爭優勢的時間甚至長達好幾十年,例如柯達就曾經如此。但在今天的世界中,優勢時間可能只有幾年而已,在有些情況下,甚至只有短短幾個月。
但這並不是說持久競爭優勢就此消失,不是每個例子都是如此,有些產業仍有重要的持久優勢,例如製藥業中只要有個產品成功,這個優勢還是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我的論點是,當前經濟環境中有越來越多的成分是不可持續的。持久競爭優勢當然還是會存在,但是企業必須準備好,因為他們越來越不能只依賴這樣的優勢而已。-------------------------------------------------------------------------------------------------
莉塔.岡瑟.麥奎斯Rita Gunther McGrath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也是為瞬息萬變的環境提出應變策略的頂尖專家。
她與全球的各型企業合作,幫他們培養創業思維,驅動成長,辨識何時及如何擺脫停滯的市場。她是深受歡迎的教師、熱門的演講者,也是資深領導團隊的顧問。全球管理大獎「Thinkers 50」將她評選為「前十大管理思想家」,她也是Twitter上公認最受歡迎的十大商學院教授之一。2009 年,她因在策略管理界擁有卓越的影響力,而獲選為策略管理學會的學者,並於2013 年擔任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