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日微信‬ 規模與範疇之十三:生命週期

10356714_554025164737049_607447310285844061_n

S是這個時代重要的頭文字!

從年初開始,我在中心推S2:Synergy和Smart,前者是目的,後者則為手段;

Smart更在剛落幕的SRB會議所楬櫫的生產力4.0中成為重中之重!

今天分享的主題S則為生命週期的軌跡,無論產品、廠商或產業都會邁過導入、成長、成熟的階段,

永續得好會延緩衰退期的壓力,另一類的線型則會受衰退期的甩尾而重創。

     

管理顧問Richard Foster於一九八六年寫了一本以S曲線為名的書,說明攻擊者(創新的先行者)的優勢;

一九九四年,創新大師Clayton Christensen以磁碟機產業的實證分析發表了「創新者的兩難」一書,

區別了結構創新(Architectural Innovation)和部件創新(Component Innovation)的優勢差異,駁斥了先行者都有優勢的說法。

無論先行者或追隨者,S線型均為不能擺脫的生命規律。

困擾我們的是S曲線對於不同階段的決策難以發揮決策當下的參考功能,因為S曲線有兩個特性:

一為產業中的廠商在競合中協力完成的,

二是S曲線屬產業發展的經驗總結,

即在走完了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廠商才恍然大悟究竟時間的推移達何階段。

因此,在眾瞎子一起摸象的決策當下,S曲線難以提供事前的決策依據。

從結構觀之,S曲線是由兩段弧線銜接而成,在兩條弧線的接點是邊際斜率的轉折點。

     

從導入期進入轉折點前的成長期,邊際斜率為正;

過了轉折點後,生命週期雖仍處成長期,但邊際斜率轉負。

轉折點前後被稱為機會之窗,是由創新驅動轉向效率驅動的微妙變化期,

也是大量導入自動化以爭取成本與價格優勢的關鍵投資期。

我們這代人對電玩「超級瑪利歐」都不陌生!

那個蹦蹦跳跳的小人要能過關,必須同時精準地掌握跳躍的時間點與力度:

起跳過早,力度再強都會掉進深谷中;起跳點對了,力度不足的下場仍是少一條命!

因此,困擾投資決策者的是並不能自覺位處哪一個階段,在欠缺科學方法提供明確的指引下,決策只能憑藉著膽識與經驗一搏!

    

簡單的S曲線,蘊藏著龐大的決策誤解、陷阱與困境,一如多數的管理理論,

述說的是以結果論英雄的故事,往往脫離實務可操作的範圍。

真正可議的是運用理論者的心態,因為分析的工具與產出只是決策的起點、而非終點,

有了硬數據後,還需軟判斷的結合,為管理究竟是科學或藝術再添一樁糾結!

   

中衛中心 佘日新
2015/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