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羣01  
凌羣電腦捨棄硬體生產,而專注於專業系統整合服務,除替台灣證券交易所和國內各大券商進行電腦化,也有豐厚能量來協助一國的央行或交易所的整體資訊系統建置,成績有目共睹。
   
1975年前後,在台灣的神通、宏碁與凌羣等三家電腦資訊廠商陸續成立。前兩家廠商鎖定電腦硬體的生產製造,唯有凌羣堅守系統整合服務(System Integration),磨劍40年,專注本業,如今凌羣電腦已成為全台灣唯一能與美國Oracle與IBM並駕齊驅之資料庫廠商,其自有資料庫產品DBMaker行銷至歐美22國市場,在日本擁有超過50萬名用戶。
凌羣03 
《穩坐亞洲B2B金融資訊服務市場第一把交椅》
凌羣電腦擅長於信用卡及證券交易等金融系統的開發,1980年代理美國線上交易處理(OLTP)的Tandem NonStop電腦系統,使得台灣的電腦連線作業系統邁入硬體/軟體/維護不停頓的新境界。1982年成功替台灣證券交易所進行電腦化系統建置,后又以其優越的系統整合服務與成功案例指標,陸續完成大陸深圳證交所、上海證交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證券交易後台系統;台灣日盛證券、群益證券、寶來證券(現為元大寶來證券)、華南永昌證券…等台灣前幾大券商的電腦化,也都是出自凌羣的手筆,凌羣在台灣、東南亞與大陸的金融資訊服務市場,已樹立不可動搖的品牌地位。
   
凌羣電腦總經理劉瑞隆指出,凌羣電腦的強項,就是能建立大型資訊系統,特別是mission critical的中央級應用系統建置工作。「我們有能力在半年內,幫一個國家從無到有,建置符合國際水準的國家級證券交易系統,,或是為一個國家建立中央銀行所需的各項大型資訊應用系統。」
   
不止如此,凌羣電腦在全球設有專業人力派遣系統,各地IT專業人力可互為支援,隨專案需求調撥,超強的彈性人力運用與優勢技術核心,為凌羣的全球專業資訊服務加分,專業的服務形象與傲人成績,曾有中東國家慕名前來,邀請凌羣為他們建置證券交易所整體資訊系統,不過後來因為安全因素未能成行,實非得已,至今仍感可惜。
     
《重視人才培育 員工具有強烈使命感與認同感》
凌羣的企業文化以「人才」為重,其次是客戶和企業永續經營,這是因為要先有優秀的人才,才能有滿意的客戶,企業自然就能成長及永續經營。「系統整合要做好,人才是重要的基礎。」總經理劉瑞隆指出,要讓客戶滿意,除優越的核心技術能力外,服務態度,對任務的使命感更是重要關鍵。
   
「We develop people as we develop systems.」總經理劉瑞隆亦指出,人才和系統是持續不斷的養成過程,凌羣除了需培訓員工,還需要培訓員工的團隊精神,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將企業文化內化到員工的內心,除在公司內部啟動培訓計畫,亦成立研發中心,就是希望員工能長久留在公司、精益求精,也兼顧其自我實現的需求。
凌羣02  
《專業服務 即使遭遇再嚴重情況也無休不停頓》
1999年921大地震發生在當天凌晨 1:47分,地震發生後半小時,所有簽有24小時維護合約的account工程師都已經到了客戶端,不眠不休查看系統損害狀況,因為凌羣的客戶包括金融業、電信業、交易所…等,其資訊系統都要求7x24運轉,不容絲毫停頓甚至錯誤。921當天下午五點鐘時,凌羣所有客戶的大型系統都已修整完畢,足以應付翌日的開市,應變能力和負責任的態度令所有客戶詫異且滿意,凌羣以專業負責任態度贏得了企業和政府客戶的認同與支持。
   
另一個例子是在2003年,兩岸三地SARS疫情失控時,四月份開始有些城市傳出封城的打算,但凌羣駐守中國大陸的主管沒有因此而逃離,反而加倍運送藥物、口罩、消毒用品給當地的凌羣同仁,誓言與當地客戶共存亡。經此事件,中國大陸的客戶對凌羣保有高度忠誠,建立起的患難情感更是無可取代。凌羣電腦堅守挑戰技術與對客戶負責到底的決心,已經內化成凌羣電腦企業文化的一部份。
  
《信用卡偽冒卡偵測技術深受中國大陸銀行業青睞》
前進中國大陸市場時,凌羣屬意做中國大陸銀行的核心系統總體架構規劃(Core banking),但全台灣當時19家新銀行,包括資策會的系統都未受青睞,所以很難說服大陸銀行業者採用,因此凌羣轉而鎖定信用卡市場。「當時中國大陸銀行信用卡的市場才剛起步」,凌羣選在這個時間點切入系統規畫和建置服務,在信用卡偽冒卡氾濫的中國大陸,闖出銀行信用卡偽冒偵測系統市占率超過80%的佳績,市占率No.1。不過凌羣的全球行銷策略卻是因地制宜的,例如:在日本銷售資料庫DBMaker時則改變策略,在既有市場中,不與資料庫廠商正面競爭,而是與日本軟體開發商攜手合作,採用高彈性的bundle的方式去拓展市場。
   
劉瑞隆認為,台灣資訊科技產業,絕對需要政府的支持。1980年代李國鼎資政於美國芝加哥召開第二次科技顧問會議,啟動多項國家級應用系統建置,帶動台灣資訊產業的發展,為台灣引進一流大廠與一流人才,才有如今台灣IT產業的光景。經濟部的業界科專計畫更是為台灣IT產業做出許多貢獻,為廠商提供更充沛的資源,得以進行「產品研發工作上原本做不到的事。」他肯定,「經濟部提供了多方面的協助,讓我們的技術不斷提升。相關配套做得非常好。」
   
面對強勁對手韓國率領其軟體業者在各國攻城掠地,劉瑞隆則建請政府在科技輔導措施不妨考慮率領廠商「攻到前線去」,考慮將產業輔導資源不只投入補助產品研發,也協助廠商進行國際行銷,讓政策鬆綁,對有高度國際競爭力和外銷能量的台灣資訊服務廠商將更有助益。
  
本文出處:《遠見雜誌-卓越中堅企業系列專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衛產業行腳 的頭像
    中衛產業行腳

    中衛產業行腳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