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好鍋 一直都在
擁有瓷土與天然氣資源的鶯歌苗栗地區,兩百年來都是陶瓷產區,全盛時期有200 家陶瓷工廠,創下400 億的產值。成立於1973 年的五福窯業有限公司,以生產拼花地磚起家,後來轉為製造花瓶、餐具等日用陶瓷,就曾經歷歐洲大量訂單的生產榮景。1990 年後,面臨著工資上漲、產業外移以及國人生活型態的變遷,鶯歌陶瓷也開始逐漸蕭條。面對時代轉變,五福窯業戮力提升競爭力,以擺脫困境。
根留臺灣,堅持繁複的高門檻技術
自1996 年起,開發生產高溫耐熱瓷,正如五福窯業第二代接班人蘇正義說:「MIT 品牌要走出自己的路,一定要在品質上下功夫,才能脫離價格競爭的泥淖。」為精準掌控產品品質,採取製程較為繁複的「機器壓製法」,先以真空土歛機揉製瓷土,再以模具油壓機壓製出瓷胚,成為臺灣大型專業製造陶瓷餐具、耐火砂鍋、耐火烤盤的專業廠商。
第三代接班人蘇俊霖則說:「工資低廉只是暫時性的,與其這樣,只要把品質和成本掌握好,就能把技術留在臺灣。」比方說,五福窯業採取全數半自動化設備,降低勞動人力與成本;製程的集中規劃,每月只開兩次窯,大幅降低燒製成本,克服原物料、瓦斯逐年不斷上漲的壓力。
政府資源挹注,產業升級轉型靠山
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浪潮、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稅減免帶來的門戶開放,蘇俊霖表示:「一般量產的陶瓷餐具比較難競爭,五福窯業的競爭優勢是在耐熱瓷這部分,不過,隨著中國與東南亞的陶瓷製作技術的進步,我們必須奠定自我品牌價值,因為如果消費者對品牌沒有印象,那就是『沒有差』的概念。」
從2014 年接手以來,蘇俊霖也經歷臺灣傳統產業轉型的共同挑戰:「從代工變成品牌經營,大多是屬於研發和包裝這方面,這是最困難,也最燒錢。」原本研發和行銷,對以製造為主的傳統產業來說就是全新課題,加上研發與行銷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卻又充滿不確定性。
在關鍵時刻,政府資源的挹注成為五福窯業轉型的靠山,蘇俊霖感謝說:「藉由提出計畫,獲得政府的補助項目,不但降低落實計畫的風險,也大幅減輕公司的成本壓力。」申請補助,提升研發與行銷能量近年來,五福窯業獲得經濟部「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CITD)」專案補助,進行耐熱瓷易潔開發計畫,研發出獨特的二氧化矽奈米保護層,讓油汙無法滲入,使用後味道不殘留,還可用菜瓜布刷洗,不留刮痕,備受消費者肯定。
另外,在「因應貿易自由化加強輔導型產業之共通性輔導-五福窯業品牌與包裝設計計畫」,委由設計公司,設計出五福窯業品牌識別LOGO、形象文宣、包裝設計品牌、新型錄等等,加強行銷能力,成功媒合十餘款產品至5 家電商通路上架銷售。雙管齊下的努力,一方面透過研發技術
提升產品品質,一方面透過行銷的包裝與打開通路,讓五福窯業的整體營業額向上提升20%。
增加產品曝光,走進消費者家中
除了針對現代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研發設計符合市場需求、實用性與設計感兼顧的創新產品,五福窯業也積極參與國內外比賽和展覽,與設計公司配合,設計聯名商品,增加產品曝光度。
品質優異的產品,接連兩年入選「MIT 臺灣金選」。2014 年金選「養生鍋302」,冷熱守備範圍從攝氏- 5 度C 到600 度C,仿效金屬湯鍋的獨特造型,一上市就獲得消費者青睞。2015 年金選「陶瓷煎盤」顛覆了鍋具與餐具間的界限,擅用陶瓷的保溫特性,讓桌上佳餚每一口都暖呼呼。
五福窯業堅持根留臺灣,傳承MIT 的優良技術與品質。符合健康養生概念的產品,致力發展自有設計與品牌產品,蘇俊霖說:「比起進口餐具,五福窯業一直都在,高品質商品,中價位定價,希望讓所有家庭都能輕鬆擁有MIT 好鍋。」好鍋不寂寞,自由貿易化下,相信全世界有更多家庭會喜歡五福窯這樣的好鍋。
----------------------------------------
圖一:貿易自由化與產業蕭條的衝擊,加強五福窯業建立品牌的決心。近年來積極研發符合現代需求的商品,透過政府協助,進行品牌與包裝設計計畫,推出專有窯品牌識別LOGO、形象文宣等,讓消費者看到MIT 的好品質。
圖二:五福窯業強調:MIT 品牌要走出自己的路,一定要在品質上下功夫。
圖三、四:五福窯業獲得經濟部專案補助,進行耐熱瓷易潔開發計畫,研發出獨特的二氧化矽的奈米保護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