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最新的美國研究,出乎大家對美國企業的刻板印象,家族企業佔美國的企業90%,雇用了80%的勞動力,其中只有40%順利從第一代交棒給第二代、第二代順利交棒給第三代的只有12%,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家族企業學程主任Ken Ude談到,隨著嬰兒潮世代的逐漸高齡化,跨世代的傳承已構成了嚴峻的產業考驗。一位香港家族企業的第三代在演講中分享全球綜合性的經驗,只有30%順利從第一代交棒給第二代、第二代順利交棒給第三代的只剩12%,從第三代順利交棒給第四代者大約佔3%、超過四代的企業傳承成功率只剩0.1%。兩者的分析樣本不同,但結果基本上都指向企業與家業傳承的高難度。
在歷史狂潮中,向海外發展的必然趨勢使得台灣廠商過去三十年在中國大陸產生許多效應:第一,台商在沿海省份成為中國大陸開放改革最重要的催化劑;第二,台商在沿海省份的經營十倍、甚至百倍於台灣當年的規模,也鞏固了台商在國際供應鏈的關鍵地位;第三,如同鴉片一般,台商陷在既有的經營模式中,接二連三地錯過升級轉型的機會;最後,這個慣性造成台灣廠商忽略了二十一世紀的新興機會,如互聯網與移動這兩波對產業的顛覆,已逐漸從領先群落後。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剛過一半,台商總結了三十餘年的海外征伐,繼續再戰?或是,獲利了結、返台頤養天年?已構成海外台商經營最大的決策,而重中之重的風險出現在「接班」的順利與否。
台灣自二戰後啟動的工業化進程,已超過七十年,由於各產業挑起經濟大樑的年代不一,各產業面對接班的挑戰也不一致,但總的來說,台灣廠商目前普遍遭遇的接班挑戰都不小。可能是G1到G2、也可能是G2到G3、甚至更多代的傳承,家族企業若無子嗣繼承,如何面對家族、事業與財富的三角糾結與永續挑戰?多數企業家大概都把傳承相關工作放在急迫的當下挑戰之後,因為一旦涉及家族的決策,就會有千絲萬縷、家人親情的為難,剪不斷、理還亂,就索性緩處理,但也因此引發了後續更多、更大的問題。家族的問題若擴及企業的經營與財富的傳承,小則影響家族或事業的個體面、大則衝擊產業甚至經濟發展的總體面;若結合資本市場的因素,目前許多台灣企業傳承的挑戰,已逐漸影響至台灣產業的整體發展,不得不慎。
在家族傳承的經典中,香港李錦記的案例是不斷被剖析的一個。李錦記的一代、二代到三代的傳承其實相當坎坷,但在第三代到第四代之間卻實踐出了驚人的傳承架構,使得李錦記集團脫胎換骨,足證事在人為。李錦記除了傳統食品產業,更於近年在生技領域大放異彩。第三代經營者李文達先生是一位書法的愛好者,受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名句的啟發:「修身豈為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為其苦思傳家的核心價值找到了定錨之處。第四代的李惠森根據父親,於2012年出版的「思利及人的力量」一書中詳細闡釋李錦記的經營智慧,如其醬料為中華美食增添的滋味,思利及人的智慧也為華人家庭、企業與社會增添了許多難以忘懷的滋味。每季召開、為期四天的家族會議,成為這個家族凝聚、價值分享與創新、企業重大決策的關鍵時刻,成功地演繹了所有企業家心中念茲在茲的傳承。
為慶祝成立二十週年,台大EMBA於九月底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范博宏教授演講,也正式成立了「家業長青學會」,堪稱精準掌握時代脈動與產業需求。傳承研究與課程傳授在國外已有相當基礎,但台灣在相關領域仍屬起步階段。業界的朋友或有涉獵,但可能觀照的層面仍不全面、也難深入,無論家族關係、企業經營或財富配置,都有許多敏感之處,尤其是處理家族關係的這一區塊,有太多不為外人道的。如何積極面對、細膩耕耘、長期經營,具備許多超越法律考量之上的面向與內涵,若不從劍及履及地從當下慎始,風險將存在於家族、企業、產業、甚至經濟的永續之中,值得有識之士共同努力。
- Oct 03 Mon 2016 14:40
《新日微信》20161002永續經營的挑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