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一早,在台北科技大學參加好友蔡裕慶董事長獲頒名譽博士的盛典,很榮幸能受邀作為兩位致詞貴賓之一,以兩段小故事分享蔡董這位標竿人物的「傳承與開創」:第一,在週六清晨的潭雅神自行車道旁,往往會看到一位不太像環保人員的壯碩男子,拿著掃刀一面行走、一面剷除雜草,這個身影是蔡董一貫倡議志工台灣(Volunteer Taiwan)的一個縮影。蔡董的志工當然不僅止於此,他熱心做介面志工,諸凡台伊(伊朗)、台印和許多台灣艱困的國際市場,都可見蔡董積極參與的身影;在產學這個界面上,蔡董也鮮少缺席,不完全是在為自己尋求嶄新的技術,而是透過他的鼓吹與奔走,促成更多研發成果的轉化。
 
第二,去年八月八日的一段交流,中衛中心高階主管一行十數人頂著大颱風天,又在父親節把爸爸們硬生生從家庭歡聚的場景中拉到台中,探討蔡董接收Cisco衍生的通訊廠商,對於智慧製造與工業4.0的應用可能。原本預計一、兩個小時的會談,一談就超過四個小時,原因蔡董隔天清晨要趕飛機到印度去,不得不把握當下。他的熱情深深感召我們,這種利他企業家精神(Altruistic Entrepreneurship)正是在這個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時代所需。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面臨高原期的停滯與體制創新的壓力,世界稱羨的矽谷模式示範了創意、創新、創業的魔力,自造者運動掀起了一波新的「創客」風暴。但正如最近有關創新是分配問題之罪魁禍首的辯論,一連串的「創」並無助於改變許多經濟與社會的問題,甚至基於顛覆式創新的法則,以新規律全盤推翻舊規律,造成財富的重分配,整體矛盾越演越烈。企業家精神在一個強調公平正義的世代中,究竟是否該加大力度加以鼓勵?從政策投入現行的走向看來,的確如此;但若欲以創新驅動經濟的下一個典範,從產出面的適得其反則不容樂觀。
 
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於2005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書,全球化對人類未來的貢獻熱潮延燒多年。今年三月/四月出刊的Foreign Affairs以同一個標題為主題,The World is Flat文字之下以一個漏氣坍塌的充氣地球圖案作為反諷,堪稱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本國際關係學術期刊對全球化浪潮提出了狠狠的一擊。全球矚目的美國大選在一個月內將決定下一任的白宮主人,無論在選情緊繃的當下,或是重建撕裂美國的選後,全球政經格局將迥異2008以降的過去八年。我常用來對照「世界是平的」是一個不太受到重視的理論「世界是尖的(The World is Spiky)」,倡議者Richard Florida教授以所得分配和很多其他指標來衡量全球化對福利的衝擊。創新度高的大都會城市居民所得集中的程度,高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The Rules這個非營利組織有很多精采的倡議(http://therules.org;youtube therules頻道有不少精采的影音分析)。
 
面對位居資本主義中分配劣勢地位的決大多數,與民主制度的選票結合,使得民粹狂潮快速淹沒二十世紀資本主義的輝煌,即便以各種頭文字「創」的政策刺激,恐怕只會收反效。政治和經濟的悖離走勢,將無可避免地衝擊既有全球體制運作、挑戰著社會菁英的權力架構、也探索著新社會的可能。
 
蔡裕慶董事長在昨天台北科技大學的致詞中,引用B型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傑.吉伯特(Jay Coen Gilbert)的話與在座的傑出企業領袖共勉,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偉大的文化轉變與資本主義的革命,從「極大化短期股東利益」的世代邁入「極大化長期共享價值」的世代。下個世代的領袖將與這一代的企業領袖截然不同,他們所經營的公司,將會兼具高成長與高影響力,他們將在賺錢之外致力於改變社會。經營者在未來10年想吸引並留住頂尖人才,必須重新認識千禧世代的年經人,占全球勞動人口50%的千禧世代中,有高達50%想要能賺錢但又有目標的工作,蔡董又引述了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的「標竿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這本書之所以能夠非常暢銷不是沒有原因,因為對任何時代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的動機並非僅僅獲利,而是追求更崇高的理想。
 
或許好朋友的定義之一是相濡以沫,蔡董和我如出一徹的「傳承與開創」,並未事前套招,但對關心世局的每一位而言,「利他企業家精神」似乎在昏暗的照度中,指引出了一條通往未來的蹊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