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日微信‬ 規模與範疇之十二:速度第一

11351411_551965571609675_796620776649359520_n  

延續上週的「創業迷霧」,無論創不創業,

在這個生命週期逐漸緊縮的產業競爭中,速度都是產業競爭的致勝關鍵!

速度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優勢,從一九九〇年代後就顛覆產業競爭的主流邏輯,

尤其進入二十一世紀,開放式創新這個知易行難+1的理論

將商業模式推向與技術、品牌同級的競爭優勢,速度已成為最主要的經營難題。

尤其目前開放的商業生態系統盤根錯節,活蹦亂跳的速度固然令人目不暇給,

但能否從速度引發量變、再引發整個生態系統的質變,則是速度稱霸的關鍵。

 

一種速度來自機敏(Agility),這個從ICT產業逐漸擴散的概念,成為生產力4.0結構中的一環,

透過感測網絡與巨量資料分析,電腦能發揮人腦所不能的預測能力,防患於未然。

這種機敏在實體世界中,遠的例證是蒙古鐵騎,根據「趣歷史」,為成吉思汗所率鐵騎所敗的敵人始終無法相信,

自己竟會被一支游牧部族所征服,蒙古軍隊取勝的秘訣在於成吉思汗擁有一支前所未有的組織嚴密,訓練有素而且軍紀極其嚴格的軍隊(註1)。

近的台灣廠商典範則為台積電與鴻海的建廠速度,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這些大廠展現不可思議的靈巧身影與行進速度,

在訂單的達交上所顯現的速度優勢則在台灣各種產業中所在多有,行之有年的動態排程就是聚陽實業高EPS的致勝秘訣,

同時滿足少樣多量的大量訂製並不是新型態工業革命的特徵,台灣廠商早就已經是箇中翹楚了,委屈的是台灣廠商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不成比例。

另一種速度來自吸引力。在這個高度連結的時代裡,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效應以更快的速度傳播,傳播學者疲於奔命地解釋百花齊放的新連結傳播。

 

在這個悶世代中,要迅速集結「讚」與「推」,小確幸似乎比較吃香,但那些便利貼的「讚」與「推」能否轉譯為具意義的市調、甚或發酵為成熟的生意,尚在未定之天。

集體不思考、集體不學習與集體不負責造就了大前研一口中的「低智商社會」,這些「集體不」引發了大量社會資源的移動,觸動了盲從商機,以網路高連結的特性創造盲從的吸引力,

造就了煙火施放般的產品生命週期,進一步攪亂了既有產業資源的配置規律。虛實整合(O2O)以共創的平台作為基礎,讓許多實驗性的可能以比次文化更小的市場區隔創造新商機,

甚或「一代優勢」在自造者時代將成為主流,這些新的挑戰也是廠商要花更多心力去理解與調適的。

 

中衛中心 佘日新
2015/5/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