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趕在過年前,日本三井不動產集團的三井Outlet Park在林口隆重登場,不讓甫於去年十二月開幕的華泰名品城(Gloria Outlets)專美於前,並在北台灣吹起一股Outlet風,也讓經營多年的南霸天義大世界購物廣場(E-Da Outlet Mall)備感壓力。過了年,各百貨公司也紛紛推出折扣優惠除舊佈新,迎接春裝的到來。部分工業區的廠房高高掛著「廠拍特賣會」的布條,呼應著鄉下地方綁在路燈上的「萬件牛仔褲特賣100元」,訴說著廉價的結局。不一而足的優惠特賣,以不同檔次的包裝與宣傳吸引著折扣買家。在不同的購物情境下,彷彿電影從首輪院線、二輪到二輪以上的電影院、再到有線與無線電視的播映權,試著從已完成的生產活動中擠出更多的業績,試著多攤提一些成本。
 
轉現金是一個殘酷的過程與結果。散落在中國與東南亞的製衣或製鞋工廠,以微薄的利潤爭取國際品牌的訂單,一方面遭受來自人權與環保各種嚴苛的檢驗,另一方面辛苦完成的商品,在終端市場以如此卑賤的形式迎接新產品的上市。真正受到考驗的是在二十世紀工業發展遭遇瓶頸的當代,如此之營運模式對能源使用與永續環保都構成沈重的負擔。而產銷不對稱的窘境不僅反映在投資的回收上,也深化了資源使用在富裕與貧窮經濟體之間的矛盾。我的女兒晨希,兩年半前加入一個國際志工組織,前一陣子在坦尚尼亞遇到一個小黑,他得意洋洋地穿著繡有澎湖海事學號的二手衣。二人合影拍照、上傳臉書令我們在台灣的家人捧腹,但一手、二手(甚至更多循環)的財貨在全球的流動軌跡,默默地訴說著工業化背後的成就與代價,也是各個族群與階級以南轅北轍的解讀,交織而成的人類發展史。
 
跳Tone來對比一下教育。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於去年一月公開演講中批判了日本的專利制度和整個東亞的教育體系,認為東亞教育浪費太多生命,獲獎後的份量使得中村的論點擲地有聲,特別是東亞社會。Youtube與TED頻道裡的免付費知識傳播,容許學習者按著本身的實質需求以客製化與個人化的方式所完成的學習歷程,對比目前制式、僵化的教育制度以生產者思維「推播」給「學生」的知識,難怪各種翻轉教育會鋪天蓋地般衝擊個人學習、人才養成與國家競爭力。其中的關鍵在於有效的學習需求不能被教師為主體的思維所驅動,許多過剩的知識產能對接不上更多元、更個人化的發展需求,結果是,過剩教育能量恐怕也要淪為廠拍特賣會中被淘汰的對象。
 
對許多人(無論是不是貴婦),出國逛Outlet都是一個特殊、甚或可炫耀的經驗,如今通路業者(或是物業地產業者跨領域而來)長驅直入進入台灣,讓台灣人省了機票費用,可以多花點錢在自己心儀的折扣商品上。令人好奇的是,心儀的商品為何要等到過季再進行消費?實質購買力與價格間的差距折射出人的虛榮、品牌的膨脹與價值的迷思。不買Nike或Lemon Lulu,還有Adidas或Gap啊!當然,品牌符碼所襯托出來的人的價格就是階級尊卑的刻度。看不懂「冬令救濟」衣物上的文字或不了解飄洋過海的物流歷程又何妨?一個在求生存中的小黑是不會在意「文明社會」中的物質符碼與階級刻度。浪漫的狂想是,會不會有一個App如同共享經濟的代表作Uber與Airbnb一般,將一輪又一輪淘汰的財貨有效率地「交易」到貧困的地區去?會不會有一些社會企業扮演著類似新竹客運在台灣「愛的書庫」體系中的物流角色?會不會其他人在每一個環節中扮演關鍵角色,建構完整的生態體系?從Outlet到慈善的循環,乍聽是一個遙遠的距離,誰知道會不會顛覆流行時尚的產業生態呢?
 
剩餘治理是當前經濟中的關鍵議題,生產活動在無法有效鏈結消費活動時,剩餘該如何處理?是個充滿挑戰的大哉問,也是充滿商機的營運模式,在每個求取剩餘(Surplus)和赤字(Deficit)的均衡解中,治理都將探究出新的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