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日微信‬   規模與範疇之十一:創業迷霧

11121089_549891465150419_9115874749576759982_n

業界學生問我,群眾募資、快製中心這些看似產業創新的作法,真的有用嗎?彷彿國王的新衣般,業界對於目不暇給的體制創新,第一個反應仍是實際的效用。當全球吹起創業風,關注的焦點應該是創業的機制、而不是創業這個方向。創業有沒有成功方程式?若有成功方程式,那會是什麼?在這個能見度不高的時代裡,賣成功秘笈的人肯定是江湖術士!若還有相信成功秘笈的人,肯定擔任這個弱智時代的代言人!談創業,先釐清到底要創事業?還是創產業?大部份的人要創的是事業,但全球在資訊透通的後資訊社會中,單點突破已不足以解目前升級轉型的問題。問題是,連事業都難創了,創產業豈非難上加難?

高中物理有一條公式M=mxV(動能=質量x速度),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來自於大量體、或快速度、或兩者兼具。若以規模區別,量體應屬大型企業組織的優勢、而速度應為中小或新創企業的優勢;若魚(快速度)與熊掌(大量體)想兼得的優勢,關鍵就非在生態系中覓得不可。本中心一路走來做的就是組織間的綜效,相信所有同仁都深諳其中的奧妙。挑戰是工業化的思維認為中心廠是大型組裝廠,挾其規模優勢帶動周邊衛星小廠;在後資訊經濟中,網絡中的任何節點若具爆發力都有可能改變整個生態系的遊戲規則,造成樞紐(Hub)與節點(Node)的關係質變。搜尋引擎的谷歌、電商的淘寶網、第三方支付的微信支付、到2014年小額創業最佳選擇的「微商」,在在破壞結構、改變生態、開創新局!「微」不再是劣勢,微的劣勢已在告別工業思維時徹底變化了!因此,蕞爾小島台灣也該埋葬「微」的悲情,在已被搭好的超級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創業契機。

生態系是動態的,非專屬或獨享的!在喝牛奶不必養牛、養牛的人不喝牛奶、喝牛奶的人不付錢的時代裡,梳理生態系中錯綜複雜的關係,找到自己著力的揮灑空間。「微」的昨非而今是成為台灣廠商升級轉型的機會之窗,倚靠的不是內部的m、而是槓桿外部的m,關鍵在於V夠不夠快?!產業板塊在快速調整,引發的震盪如近日頻傳的地震般衝擊我們,如何在共創產業的激烈變動中,找到創自己事業的機會,迷霧似乎仍未消散!

中衛中心 佘日新
2015/5/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