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1856_585548854918013_3978416586229990047_n  
中國人民銀行上週連續3個交易日放手讓人民幣大貶4.7%,亞元競貶引發變相的貨幣戰爭讓國際原油、工業金屬等各類大宗商品價跟著大跌,也構成了台灣當局說辭主體,解釋為何出口大跌造成第二季GDP成長掉到0.64%、全年勉強保二的經濟困境。人民幣貶值持續擴大暴風圈,九月美國聯準會升息後,全球產經板塊再向美國挪移的態勢已定,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通貨緊縮將成為下一波全球經濟的主戰場。


通縮指整體物價水平下降,與通膨相反的走向固然有利於消費者CP值的感受,但整體發展卻是不利長久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若將人力資本視為新時代的關鍵發展資源,通縮的挑戰不僅在錢財、更在於人才。由於少子女趨勢的衝擊,目前高教供給過剩,許多大學積極尋求轉型,博士畢業後教職難覓,研究生攻讀博士之意願低落,一系列的骨牌效應逼得相關政府部門必須推出各樣的政策力挽狂瀾。日前在教育部出席一個產學博士培育的會議,如同行政院最近推動經濟體質強化措施的挑戰,知微見著,人才存量與增量中短程與中、長程的考量、決策與效益均應有不同的佈局。


鼓勵大學招收產學博士的短程效益在於開闢博士的嶄新出路,也藉此吸引更多年輕學子攻讀高階學位。根據一家頂尖的半導體廠商分析,博士雖比碩士晚進職場約四年,但二十年後累積的所得卻高出一千五百萬,據此,讀博士的艱辛還是可以用名利雙收來補貼的,當然,這個前提是產業能許一個職涯發展。由於台灣早已進入創新驅動的經濟體,研發與創新成為台灣經濟能否持續上攻的關鍵,而高階人力就是關鍵中的關鍵。產業的升級轉型也在於能否將既有經營型態與高階人力投入順利加以匯流,否則,台灣過去二十年在高等人力的投資僅淪為滿街流浪博士的荒誕。


鼓勵大學招收產學博士的長程效益對台灣更加關鍵!二〇一五年的大學(碩士)畢業生由於沒有出路而不繼續攻讀碩(博)士,二〇三五年的台灣將出現巨大的高階人力缺口;強化產業與經濟競爭力需要更多研發與創新的投入,而高階人力卻持續下滑的死亡交叉可能在五年後出現,遑論對岸虎視眈眈地以挖角加速追趕。一年一千億左右的公部門科技投入,卻在沒有人才增量的支撐下將逐漸崩盤;伴隨著成熟人力的逐漸退休,人才通縮將在二〇二〇年後對台灣產生巨大衝擊。因此,鼓勵年輕人接受研究所以上的教育已不是教育部高教司的挑戰,而是同儕壓力、家長投資、大學革新與產業進用等四方夾擊、共謀良策的關鍵人才課題。


反思中心,如何隨著時間向前滾動、避免人才通縮,持續吸引年輕的幹才加入,不也是中心持續服務產業的關鍵課題!

中衛中心 佘日新
2015/8/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