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衛中心 (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個學期在博士班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專題研討」,最後兩堂課去十鼓仁糖文創園區與奇美博物館上課。師生連眷屬一行十幾個人,利用端午節長假的週六到台南去,其實有點風險。對於路況的難以掌握,一早就早早出門、九點半在十鼓園區的門口集合,路上尚稱順暢!但台南的大雨讓我們在悶熱的園區中行動受限,也讓我們在「水劇場」享受了特殊的「十鼓擊樂團」演出,鼓聲伴隨著雨聲拍打鐵皮聲的特殊饗宴,內外皆有水的表演藝術只有在躬逢其盛的下雨天才能欣賞到吧!表演結束,帥氣的男孩謝幕,感謝滿場的觀眾來欣賞十鼓的定目劇。
 
我曾於多年前寫過一篇「世界三大名秀與蚊子館」的評論,對比的是在杭州的兩檔表演「印象西湖」與「宋城千古情」:論藝術層次,前者高過後者,但論票房與經濟貢獻,後者超越前者,不知幾希。並藉此反思台灣的表演藝術發展,當年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與唐美雲歌仔戲團跨界合作,好不容易磨合的中西合璧卻只演了四場,技藝傳承與技巧深化都不及格,碎片化的投資只在歷史中留下一筆「辦過了」的痕跡。如今在台南上百年的仁德糖廠看到以「定目劇」形式呈現的鼓藝,深感欣慰!可惜的是,資源貧乏的斷簡殘篇仍是文創經營者的窘境。這些年來,文化創意和商業的「共生共榮」與「包容性成長」仍在坎坷中匍匐前行。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空間在當代人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位於舊金山的Studio O+A是一家曾幫許多高科技廠商設計工作空間的事務所,代表作囊括老牌的科技公司微軟與Cisco、互聯網巨擘Google與Alibaba,和新興科技獨角獸(註)Uber與Yelp,設計成品不僅是創意的展現,設計理念亦充分反映每個企業的文化。對這些創造時事的英雄公司而言,最炫、最酷的點子是那些領先群倫的創意實現,對於設計他們工作空間的事務所而言,創意若不能說服這些思想與行為都前衛的創業者,恐怕難以接到設計案。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前市場前景渾沌,肇因於創新不足。因此,小英總統將創新列為產業政策之首,所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的選題固然見仁見智,但全面挹注創新的能量給產業,卻是台灣能否脫困的關鍵。在上個世紀末,台灣曾經成功地以國家創新系統支撐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發展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工研院成為一個專有名詞,中國大陸和科技沾邊的訪問團都指名要參訪工研院,中國大陸各省市想要創新,設立工研院成為必要的體制創新!除了獨佔鰲頭的工研院外,台灣還有許多以技術研發為設立導向的公設法人,提供各產業技術的研發服務。
 
創新講究的是研發,研與發兩個面向有許多變形:R&d係指研究技術成熟度較低(Technology-Readiness Level)、距離市場應用較遠的科技,偏重在以基礎科學的突破帶動新興技術的突破,全球在此一領域最頂尖的研究單位應屬美國的DARPA(國家高等研究計劃署)。r&D係指研究技術成熟度較高、距離市場應用較近的技術,多屬市場較為明朗的開發,廠商在此扮演關鍵的角色。在這個粗略分類下,自然還有一些介乎其間的傑出成就,例如,史丹佛研究中心(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全錄的帕拉奧圖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等等,這些使無變有的研究單位在人類近代的科技文明史中,扮演了一棒接一棒的角色,順利地將天馬行空的點子化約為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與產品。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代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自從1994年出版了創新的兩難後,陸陸續續又出了一系列有關創新的書籍,奠定了他在創新這個領域的泰斗地位。創新的兩難一書捧紅了Disruptive Innovation這個詞,這個詞的中文有許多版本的譯文:顛覆式創新、破壞式創新、突破式創新等,經營者或EMBA學生朗朗上口的創新,出現了各自表述的模糊、甚至混亂,除非從克里斯汀生的原始研究中一窺究竟,對話與實務探討恐怕淪為雞同鴨講。
 
克里斯汀生揚名立萬的研究係追蹤一九七〇至八〇年代硬碟機產業的發展史,不同品牌的廠商在磁碟技術的績效被繪製成一段又一段交錯的競爭軌跡,廠商為了在嚴峻的產業競爭中求生存,不斷投入研發、從事創新,使得科技的精進為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奠定了快速循環的基礎,當時,創新的兩難區分了架構式創新(與Architectural Innovation)與元件式創新(Component Innovation),主要在探討生命週期S-Curve中,先進者與追隨者的不同優勢。在克里斯汀生後續的著作中,包括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煉,逐漸將Disruptive Innovation應用在行銷、組織管理與不同產業的情境中,也因為取得版權的出版社與譯者不同的心領神會,因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中文詞彙,對應英文都是Disruptive Innovation,但到底是顛覆?是突破?是破壞?要看從哪一個角度關照。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肯錫季刊剛出爐一篇文章Five Priorities for Competing in an Era of Digital Globalization,累積過去多年的研究數據,實證數位化國際貿易已快速取代貨物國際貿易,B2B或B2C的貿易形貌都正在快速被改變。當台灣慶祝新的總統與執政團隊上任之時,卻遭遇出口連十五黑的不堪事實與兩岸貨貿、服貿協定卡關之際,再工業化的架構應該是台商重新思考定位與佈局的關鍵。總結上週在美國學習的心得,東施效顰的仿效老外,將一些複雜的概念轉化、縮寫後再重組為一個便於記憶的新字,挖掘(DIG)代表數位化(Digitization)、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與全球化(Globalization)。
 
數位化有別於資訊化,是連接數位(Cyber)與實體(Physical)兩界的通道,GE從愛迪生發明燈泡起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轉變,最近一次成功的蛻變是將財務部門出售,將所有心力投入製造,成立GE Digital後,股價大漲,資本市場對數位化的前景報以肯定的評價,深入GE Digital一探究竟,更是懾服於奇異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迴旋。最新設立的高階職務是數位長(Chief Digital Officer),除了領導GE Digital外,也與各事業總經理共同領導各事業單位的數位主管,作為數位通道的掌門人(Digital Gatekeeper),有趣的是,GE仍維持資訊長(CIO)的建置,複雜的組織管理尚待釐清。在快速累積的業績中,數位通道(Digital Gateway)的暢通與否,將決定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優勢。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論者認為服務業二十年來產值占GDP比重沒有任何長進,以台灣這樣一個被國際貨幣基金列為「富裕」類的經濟體,服務業數據顯示的產業結構是非常特殊,甚至是不正常的。台灣的服務業產值占整體經濟生產近三分之二(但有逐漸下滑的趨勢),連中國大陸都將台灣發展服務業視為先進經濟體的標竿,設定指標要在十二五期間大幅提升服務業佔比。這個政策到了十三五雖然不是重點,但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服務業的比重的確逐年攀升。弔詭的是,看似先進的服務業比重雖在就業上締造了相對穩定的數據,但台灣這些年來的所得受壓抑不排除是生活類服務業的所得結構拉扯所致,而全民一窩蜂的鐘擺效應也造成了休閒觀光餐飲的人力供給過剩,進一步導致服務業平均所得下滑的噩夢。因此,發展服務業究竟是否為一個先進經濟體的指標?
 
好友張清良理事長在臉書上留言,發展服務業是要針對具有特色、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創新,創造服務的價值,近年來政府發展服務業,有些將服務業的意義扭曲,金融和其他服務業都將會大幅失業。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研究顯示,中小企業有80%以上為服務業;新設中小企業有85%以上為服務業,這般畸形發展,使中小企業新增就業人數成長幅度趨緩,2014年中小企業年增21,867家,新增就業人數為81,000人,年增率較2013年略降0.27個百分點,為0.95%;受僱人數的成長幅度,也自2012年(2.75%)後趨緩,年增率較2013 年略降0.41個百分點為1.48%。誠哉斯言!以具體數據證實台灣服務業當前的發展困境。未來面臨嚴峻挑戰的服務業橫跨休閒、觀光、餐飲、醫療健康等生活類服務業與批發、零售、物流、金融、財務會計、法律等生產類服務業,問題不僅在於休閒觀光餐飲的升級轉型,更是生產類與新興類服務業如何壯大,得以提供具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國經濟發展的轉戻點,一般咸信是在推動工業發展的過程中,於民國55年12月3日在高雄港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台灣在一個甲子前遭遇美國經援停止、國內資金短缺、人口快速增加、與農村勞力過剩四大挑戰,為因應種種產業經濟的需求,並填補當時國家經濟發展所欠缺的大量資金與高級技術,以「拓展對外貿易、吸引工業投資、引進最新技術、增加就業機會」為四大目標的加工出口區,集中統轄各相關機關行政權並簡化行政程序,開「單一窗口服務」的先河,後續的科學園區接棒,台灣產業一棒接一棒的帶動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由台灣目前的成就反溯,許多人懷念那個極具挑戰的時代,政府與有為有守的政府官員所展現的睿智與執行力。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15年中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中國高5%,進一步由於生產技術的精進,美國製造的成本將於2018年比中國便宜2-3%。美國財富雜誌也推估部分在華組裝的美國企業開始撤回美國生產,將逆襲中國大陸的產業,並重組全球供應鏈。這個供應鏈重返美國的政策係屬於歐巴馬「再工業化」大策略中一環,深深地改變了過去二十年的全球製造版圖。美國2011年推動AMP(先進製造業夥伴)振興製造業計畫,源自於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6月24日提交的「確保美國在先進製造的先導地位」報告,強調產官學合作,以振興美國正在衰退的製造業能量,於4年間投入5-10億美元推動,當時設定的四個領域與目標為:強化攸關國家安全的關鍵產品的本土製造能力、縮短先進材料由開發到推廣市場應用的時間、開發下世代機器人、與研究開放創新的節能製造技術。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規模是透過量的擴張取得成本優勢,範疇則是在差異化中追求多樣性競爭優勢。過去這兩者往往被認為是互斥的條件,因此,只能感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隨著生產技術的創新,如彈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就實現了少量多樣的可能,現代科技有機會讓過去不可兼得的優勢得以結合,這兩者結合所實現的最大可能是既便宜又分眾化(甚至個人化)的產品或服務,同時兼具規模與範疇的優勢融合,終極將決戰大量個人化(Mass Personalization),這也是4.0大廠Kuka願景n=1的真諦。
 
大多數人咸信,鴻海的優勢是構築在其規模經濟之上,但這只是鴻海發展初期的優勢基礎。隨著整個鴻海集團近年在購併上的斬獲(包括最近收購夏普),從兩兆、三兆到六兆(併購夏普後朝十兆邁進)的營業額成長,規模經濟已不足以解釋一家廠商進入另一階的規模後遠超越成本優勢的效益。若管理得當使部門或事業單位間的加乘效果上揚,不同業務屬性交互綜效將衍生難以締造的範疇優勢。最近加入鴻海集團的夏普,有望為這個EMS帝國再添面板區塊的戰鬥力,將鴻海在十一屏三網二雲的接單能量推到另一個高度。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A6 政經八百 
積層式升級轉型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客製化甚至個人化的解決方案逐漸升溫成為王道,但對業者而言,商業模式與獲利模式仍如一片迷霧。規模經濟係指廠商的平均生產成本隨著生產規模(或產量) 擴大而下降。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Adam Smith在國富論中就說明分工與專業化可以提高生產的效率。
  
之後,Alfred Marshall將經濟規模區分內部規模經濟與外部規模經濟:內部規模經濟係指當廠商增加經營規模時,可透過學習效果在成本上獲得的優勢;同時,大型廠商比中小企業更具取得先進技術與財務奧援的優勢,也能從事較多的品牌與行銷經營。外部規模經濟則是來自於廠商的群聚或整體產業的成長,產業群聚使得專業知識與技術得以較容易的擴散,而實體區位上的鄰近性造成交通與溝通的成本可以降低,因此,供應鏈與產業群聚的優勢大行其道,台灣也因為地狹人稠而在這項WEF指標上長期獨佔鰲頭。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產業正值世代接班挑戰,對於扛著老招牌的第二代經營者而言,如何在既有版圖中,展現新世代接班的創意與能量,考驗著二代經營的智慧與勇氣。中衛中心和金融研訓院針對二代接班常面臨的議題,於「中衛綜效講堂」邀請3位新世代接班人,9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與民眾分享自我創新與突破的甘苦談。
 
中衛中心董事長佘日新(左起)、花田喜彘創辦人張勝哲、郭元益副總郭建偉、金融研訓院董事長洪茂蔚及美蔬菜總經理羅信沂聯袂出席「企業二代創新論壇」。 
 
呼應二代的創新創意,本次論壇一改常態,以體驗式講座進行,活動以消費者體驗旅程安排體驗菜色,由前菜、主菜到點心,企業二代親自端出自家好菜。包括植物工廠「美蔬菜」的冰花葉與生蠔葉、科技牧場「花田喜彘」的烤乳豬及百年時尚「郭元益」的巧糕仔與珍珠奶軋,獲熱烈迴響。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品牌需要生命力,也需要時間!為了彰顯一個品牌的淵遠流長,往往會在商標上加上一排字註明誕生的年份。幾年前曾在北京首都博物館看了一檔非常奇妙的展覽,西方的奢侈品牌Chanel大手筆包下了古色古香的東方博物館整層二樓展間,以極其奢侈的空間運用,極簡地呈現了這個品牌的起源。在不期而遇的廣告播放室中,從Chanel在1953年推出的第一隻No. 5香水廣告起,在溫柔婉約的中世紀美女到盧貝松以暴力美學所呈現的最新一代廣告,包括凱瑟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卡洛波桂(Carole Bouquet)與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跨越各個世代的代言人,訴說著將在2021年5月5日慶祝一百歲的Chanel No. 5的傳奇,看得令人目不暇給。而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成為這個百年傳奇中第一位男性代言人,看見了老品牌不斷開創的新生命力。
 
基業長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龐雜的決策中有變、有不變,問題是什麼要變?什麼不變?真實世界的複雜程度中,「人」這個變數應該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家族企業的治理是東方經濟中非常獨特的,而台灣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體質,對於政府的公共服務平台顯得迫切需求。但資金、技術和其他的外部性可倚賴政府的體系養分供給,唯獨「人才」這個關鍵要素是非得自行培養不足以成事的,而家族的傳承則是人才要素能否脫穎而出的重中之重。我曾和交大朱博湧教授與企業家認真地商議如何栽培下一代,多年前也曾有中部的上市公司找我協助接班,但這些似乎都在龐雜的工作中未能列進我最優先的處理事項,直到去年美福肉品的兄弟鬩牆造成的悲劇,觸發我藉中衛平台進行對「傳承與開創」議題展開具體行動,「琅琊榜之二代上菜」小劇只是一系列關懷行動的啟動儀式。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廠商一年多來從不明白生產力4.0、懷疑到逐漸尋覓出自己的作法,雖然進度緩慢,但是看到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工業革命的行列,總是讓人振奮的。最近拜訪了兩家外商與兩家在江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台商,見證了他們在此波工業革命中成為領先群的秘訣,最大的啟發是廠商不必一步到位地改變現況,而是積層式累積競爭優勢的努力。其中一家廠商的產品屬性是少量多樣,很難全面自動化,既然無法排除人工作業,就用數位化降低人為錯誤,提升整體效能。這個跨越升級轉型障礙的努力採「二化融合」:工業化和資訊化相輔相成,現場運用的工具包含物料與治具條碼、eSOP、鎖螺絲智慧扳手、看板管理、工時即時統計、設備故障監控等,連用了十幾年老舊的烤箱也裝了先進的感測器,整個4.0的關鍵就環繞著感測器(Data Acquisition Module)致力合理化,一步一腳印、穩健地邁向工業4.0的目標。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政經八百專欄 /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
觀念平台-國際企業的未來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年科技版面已被年輕世代佔滿了,許多當年叱吒風雲的產業領袖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最近,安迪.葛洛夫的辭世突然喚醒了我們對Intel所締造的那個偉大的時代記憶。這位充滿戲劇性的時代人物,勇敢地跨過生命中的大江大海(他的自傳原名為Swimming Across);拋卻了歐陸的悲情,從無生有地開啟所謂知識經濟與協力打造資訊社會,靠的就是快速地用下一代產品淘汰自己的上一代產品;更在近年深受病魔摧殘的過程中,仍展現過人的意志、綻放生命的光芒,實可謂勇者的典範。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三件事情,看似無關,但若從中尋找線索,可以串連成今天要分享的主題。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念平台-當遊牧民族停止了遷徙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今年經濟表現仍然低迷,央行總裁彭淮南上週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近幾次全球經濟成長率發表預測,每次都比上一次低,目前看來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最好的情況也頂多是與去年一樣。經濟好不好?是大家都關注的,因為關係著日子過得好不好?彭總裁的發言引發關注與深思的是發言的下半段:以前全世界貿易成長幅度大多高於經濟成長的幅度,但目前卻是貿易成長率低於世界經濟成長率,此情勢對於依賴外貿的台灣來說,是經濟成長不利的關鍵指標。彭總裁所謂貿易成長率低於世界經濟成長率,是否意味著各國的民族主義意識高漲,三十多年來的全球化發展是否進一步地受到壓抑,而經濟情勢前景不佳所導致新自由主義的前途,都值得持續觀察。但逆向思考,貿易成長率低於世界經濟成長率的另解會不會是深化在地經濟的發展?亦即在地化的發展會不會是下一個階段世界經濟的主旋律?對台灣這麼小的經濟體而言,能否隨這個主旋律舞出精彩?不僅關係著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路線之爭,也衝擊著台灣的策略選擇。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政經八百專欄 /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
觀念平台-當遊牧民族停止了遷徙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