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麵包店成功轉型為台灣第一家米香專賣店,
為了讓米香更多元,研發出28種口味,
不但融合基隆在地的海洋特色,
也加入了多種健康、天然的材料,
泉利,讓米香不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傳統米香。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旺集瓷在臺灣陶瓷重鎮-鶯歌,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肯錫季刊剛出爐一篇文章Five Priorities for Competing in an Era of Digital Globalization,累積過去多年的研究數據,實證數位化國際貿易已快速取代貨物國際貿易,B2B或B2C的貿易形貌都正在快速被改變。當台灣慶祝新的總統與執政團隊上任之時,卻遭遇出口連十五黑的不堪事實與兩岸貨貿、服貿協定卡關之際,再工業化的架構應該是台商重新思考定位與佈局的關鍵。總結上週在美國學習的心得,東施效顰的仿效老外,將一些複雜的概念轉化、縮寫後再重組為一個便於記憶的新字,挖掘(DIG)代表數位化(Digitization)、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與全球化(Globalization)。
 
數位化有別於資訊化,是連接數位(Cyber)與實體(Physical)兩界的通道,GE從愛迪生發明燈泡起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轉變,最近一次成功的蛻變是將財務部門出售,將所有心力投入製造,成立GE Digital後,股價大漲,資本市場對數位化的前景報以肯定的評價,深入GE Digital一探究竟,更是懾服於奇異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迴旋。最新設立的高階職務是數位長(Chief Digital Officer),除了領導GE Digital外,也與各事業總經理共同領導各事業單位的數位主管,作為數位通道的掌門人(Digital Gatekeeper),有趣的是,GE仍維持資訊長(CIO)的建置,複雜的組織管理尚待釐清。在快速累積的業績中,數位通道(Digital Gateway)的暢通與否,將決定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優勢。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留臺灣的億進企業,走出一條不同的寢具路。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論者認為服務業二十年來產值占GDP比重沒有任何長進,以台灣這樣一個被國際貨幣基金列為「富裕」類的經濟體,服務業數據顯示的產業結構是非常特殊,甚至是不正常的。台灣的服務業產值占整體經濟生產近三分之二(但有逐漸下滑的趨勢),連中國大陸都將台灣發展服務業視為先進經濟體的標竿,設定指標要在十二五期間大幅提升服務業佔比。這個政策到了十三五雖然不是重點,但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服務業的比重的確逐年攀升。弔詭的是,看似先進的服務業比重雖在就業上締造了相對穩定的數據,但台灣這些年來的所得受壓抑不排除是生活類服務業的所得結構拉扯所致,而全民一窩蜂的鐘擺效應也造成了休閒觀光餐飲的人力供給過剩,進一步導致服務業平均所得下滑的噩夢。因此,發展服務業究竟是否為一個先進經濟體的指標?
 
好友張清良理事長在臉書上留言,發展服務業是要針對具有特色、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創新,創造服務的價值,近年來政府發展服務業,有些將服務業的意義扭曲,金融和其他服務業都將會大幅失業。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研究顯示,中小企業有80%以上為服務業;新設中小企業有85%以上為服務業,這般畸形發展,使中小企業新增就業人數成長幅度趨緩,2014年中小企業年增21,867家,新增就業人數為81,000人,年增率較2013年略降0.27個百分點,為0.95%;受僱人數的成長幅度,也自2012年(2.75%)後趨緩,年增率較2013 年略降0.41個百分點為1.48%。誠哉斯言!以具體數據證實台灣服務業當前的發展困境。未來面臨嚴峻挑戰的服務業橫跨休閒、觀光、餐飲、醫療健康等生活類服務業與批發、零售、物流、金融、財務會計、法律等生產類服務業,問題不僅在於休閒觀光餐飲的升級轉型,更是生產類與新興類服務業如何壯大,得以提供具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國經濟發展的轉戻點,一般咸信是在推動工業發展的過程中,於民國55年12月3日在高雄港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台灣在一個甲子前遭遇美國經援停止、國內資金短缺、人口快速增加、與農村勞力過剩四大挑戰,為因應種種產業經濟的需求,並填補當時國家經濟發展所欠缺的大量資金與高級技術,以「拓展對外貿易、吸引工業投資、引進最新技術、增加就業機會」為四大目標的加工出口區,集中統轄各相關機關行政權並簡化行政程序,開「單一窗口服務」的先河,後續的科學園區接棒,台灣產業一棒接一棒的帶動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由台灣目前的成就反溯,許多人懷念那個極具挑戰的時代,政府與有為有守的政府官員所展現的睿智與執行力。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15年中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中國高5%,進一步由於生產技術的精進,美國製造的成本將於2018年比中國便宜2-3%。美國財富雜誌也推估部分在華組裝的美國企業開始撤回美國生產,將逆襲中國大陸的產業,並重組全球供應鏈。這個供應鏈重返美國的政策係屬於歐巴馬「再工業化」大策略中一環,深深地改變了過去二十年的全球製造版圖。美國2011年推動AMP(先進製造業夥伴)振興製造業計畫,源自於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6月24日提交的「確保美國在先進製造的先導地位」報告,強調產官學合作,以振興美國正在衰退的製造業能量,於4年間投入5-10億美元推動,當時設定的四個領域與目標為:強化攸關國家安全的關鍵產品的本土製造能力、縮短先進材料由開發到推廣市場應用的時間、開發下世代機器人、與研究開放創新的節能製造技術。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人文氣息濃厚永康商圈旁的紅櫻花,緊鄰大安森林公園,
除了烘培類伴手禮商品外,另有現烤糕餅及飲品服務,
溫暖古意的裝潢特意留出讓人稍作休息的空間,
沉溺在餅香中,咀嚼出兒時甜蜜的好滋味!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女性上班族來說,絲襪是日常必需品,
與生活有關,與時尚無關,
但是儂儂卻改變了這個想法。
 
創立30多年來,儂儂始終致力於研發生產女性絲襪,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規模是透過量的擴張取得成本優勢,範疇則是在差異化中追求多樣性競爭優勢。過去這兩者往往被認為是互斥的條件,因此,只能感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隨著生產技術的創新,如彈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就實現了少量多樣的可能,現代科技有機會讓過去不可兼得的優勢得以結合,這兩者結合所實現的最大可能是既便宜又分眾化(甚至個人化)的產品或服務,同時兼具規模與範疇的優勢融合,終極將決戰大量個人化(Mass Personalization),這也是4.0大廠Kuka願景n=1的真諦。
 
大多數人咸信,鴻海的優勢是構築在其規模經濟之上,但這只是鴻海發展初期的優勢基礎。隨著整個鴻海集團近年在購併上的斬獲(包括最近收購夏普),從兩兆、三兆到六兆(併購夏普後朝十兆邁進)的營業額成長,規模經濟已不足以解釋一家廠商進入另一階的規模後遠超越成本優勢的效益。若管理得當使部門或事業單位間的加乘效果上揚,不同業務屬性交互綜效將衍生難以締造的範疇優勢。最近加入鴻海集團的夏普,有望為這個EMS帝國再添面板區塊的戰鬥力,將鴻海在十一屏三網二雲的接單能量推到另一個高度。
 

中衛產業行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